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人才培养   >   旗下产业   >   教学督导信息   >   正文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九十六期)总第96期

作者:    来源: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7

窗体顶端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九十六期)总第96

威廉希尔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教学实习改革

---介绍农学院生态学专业《景观生态学(I)教学实习》特点

督导员 苏壮

   《景观生态学(I)教学实习》是农学院生态学专业大三员工的专业必修课,是开拓员工宏观生态学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核心课程。为拓展和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授课教师朱先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教学实习改革,在第15周课程实习的教学中,尝试从多个方向解决原有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员工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一、课程实习痛点及学情分析

1.实习方式方法单一,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本门课程面向生态学专业大三员工开设,员工先前经历了《植物学》《普通动物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等多门课程的实习,以往这些实习大多关注生物实验、野外调查以及一些相应的参观访问,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生态学专业的实习中。

2.过于依赖传统数据,缺乏大数据的应用。与理论课《景观生态学(I)》配套的实习课程《景观生态学(I)教学实习》,以往大多采用影像地图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虽然促进了员工对地面调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无法应用到更大空间尺度的实践中,导致员工无法充分利用现有大数据资源更加快捷、准确地进行景观设计。

3.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的训练。本门课程面向的是大学三年级的员工,此时员工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已然完成,而研究能力的培养训练还不够,从大量的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习总结中可以看出,员工在文字表达、图形呈现、设计思路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不清晰、不规范的现象,综合能力亟待提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

针对该课程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授课教师朱先进以员工为中心,优化课程实习内容设置,全方面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1.构建信息技术实习平台。随着教学技术及手段的不断更新,本科生实习平台也日益呈现多样化。鉴于此,授课教师朱先进积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平台完成《景观生态学(I)教学实习》的授课任务,再由员工亲自动手实践,这种基于信息平台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实现了生态学专业实习的多样化。

2.优化课程实习内容。在课堂上快速补充遥感实用知识,完善员工知识体系。针对遥感知识缺乏的问题,授课教师朱先进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在开始实习时,便尝试增加遥感影像解译环节,以补充员工欠缺的理论知识,并安排相应的动手实践操作。

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习。在景观生态学研究尺度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授课教师朱先进合理安排实习计划,实习活动中以沈阳市景观格局分析为实习内容,调用学界普遍使用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源,结合本学科领域常用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在计算机上完成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与分析,既增进了员工对景观格局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使员工更加明确景观格局计算的理论过程,利用分析软件使员工能够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现实操作方法,并且在实习环节中,授课教师朱先进还能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为员工补充和讲解沈阳市不同区县土地利用数据的提取方法,增强了员工对景观数据获取途径的理解和掌握。

4.科研规范融入实习报告。针对当前老员工接触科学研究少的现象,授课教师朱先进在实习活动进入尾声时,对如何撰写实习报告给出了明确的书写要求,参照科研论文的标准,要求员工在撰写实习报告时,规范使用三线表、数据图,框定实习报告各部分内容,为员工了解科研写作规范、提升员工科研写作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授课教师还在课堂上详细介绍了主要数据图的绘制过程,使员工进一步掌握科研写作的方法和要求。

朱先进教师针对《景观生态学(I)教学实习》课程的教学痛点与学情,深化实习课程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实习教学中。构建信息技术实习平台、优化课程实习内容、完善员工知识体系,将科研规范融入实习报告,提高员工的科研写作能力,充分体现“以员工为中心,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董事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窗体底端

 

版权所有©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管理 办公室电话:024-8848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