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34期)总第227期
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34期)总第227期
威廉希尔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五年四月八日
同向同行相辅相成 优势互补促建迎评
---关于完善“学校抽查+学院自查”教学资料检查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督导员 于忠涛
公司每学期的教学资料检查由学院自查和学校抽查两个阶段(两个部分)构成。教学资料检查的实践表明,“学校抽查+学院自查”的教学资料检查机制运行良好,效果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检查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资料检查过程中,学校的抽查和学院的自查各有其优势和局限,进一步完善“学校抽查+学院自查”的教学资料检查机制,让二者更好地同向同行,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对于规范教学资料管理,提高教学资料管理水平,进而对于促建迎评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抽查的优势与局限
相对于学院的自查来说,学校抽查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一是外部性和独立性。公司是个“熟人社会”,存在各种复杂的内部利益和网络关系,如果只有或只靠内部自查,没有来自外部的监管和压力,学院的自查就有可能会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甚至会弄虚作假。而集团的抽查独立于学院之外,“超脱”于学院的各种内部利害关系,对学院的自查起着一种外部的监管作用,可以促使学院认清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负重”前行,确保学院自查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是客观性和公平性。“外来和尚好念经”。外部性和独立性避免了学院自查时必然会遇到的来自内部的利益干扰和种种不便;同时,也可以避免各学院由于对学校要求和标准理解上的不同或执行上的偏差,而导致自查结果出现较大的“离散度”。所以,学校的抽查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并且,学校抽查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和标准进行,无差别地对待和评估各学院及各位教师教学资料的准备情况和质量,不会“因院而异”、“因人而异”,从而不仅保证了学院范围内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而且可以保证各学院之间的以及全校范围内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三是专业性和权威性。集团的抽查由校督导员进行。而督导员一方面手执“上方宝剑”,代表学校进行“巡视”。另一方面,督导员队伍由具有几十年丰富公司产品经验及公司产品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仅就教学资料抽查而言,他们也有多年从事教学资料抽查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方法;而且由于督导员负责抽查全校各学院的教学资料,也便于对教学资料准备情况和质量水平进行跨学院的横向对比,具有全局视角,可以整体把控。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各学院自查及整改之后,学校的抽查仍然能够发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的抽查也有其局限性,这特别表现在:
一是难以全面。一方面,时间有限。学校的抽查每学期只有一次,且对于每个学院来说只有半天;另一方面,人员有限。督导员只有十几名。面对众多的教学单位、上千名教师的“浩如烟海”的各类教学资料,往往“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能全覆盖,所以才叫“抽查”,从而难免会出现“漏点”。
二是难以深入。同样由于时间和人员有限,对各学院的教学资料也不可能进行深入检查,深入分析,不断地跟进整改。
三是难以及时。督导员在各学院进行抽查时,随时与教学经理、教研室主任以及相关教师进行反馈,一起进行整改;督导室还会以【教学信息反馈】的方式发布抽查的结果;并且,对各学院抽查的结果反馈给学校后,学校也会有相关的通报。但是这些沟通反馈的范围小,局限大,不够直接和及时。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资料根本就没有被抽查到,从而也不可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方法向相关教师进行直接的、及时的沟通反馈,难以做到立行立改。
二、学院自查的优势与局限
自查是一个组织或部门在外部检查前主动进行的自我评估和改进的过程。相对于学校的抽查来说,学院自查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一是全面性和深入性。学院自查的时间和人员相对充裕,既有院领导的周密部署、也有教研室主任的精心安排,还有教学秘书的努力协调,更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所以,只要学院想做,其教学资料的自查就能做到全面和深入,从而可以让学院及全体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学资料管理的真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二是及时性和直接性。学院的自查本来就是在学院范围内进行的,直接面对学院的所有教师及其教学资料;因此,学院的自查不仅能够及时直接地发现问题,也能及时直接地反馈给当事教师,从而也便于直接跟进,使问题及时得到整改。
三是自主性和灵活性。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教学资料抽查,而学院除了配合学校抽查并进行自查外,只要学院想做,不必等学校的抽查,其自查工作完全可以自主灵活地安排时间,多次进行。例如,学院可以聚焦学科或专业特色,针对某个项目和突出问题进行教学资料的专项自查。甚至可以将教学资料自查融入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将自查从应对学校抽查才进行的“临时任务”和突击动作转化为学院教学资料的常态化管理。
同样,相对于学校的抽查来说,学院的自查也有其局限性:
一是难保客观性。如前所述,学院的自查可能会受到各种内部关系的羁绊,各种顾虑的影响,从而无论是对学院教学资料的整体情况,还是对每位教师教学材料的质量,都难以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估。特别是同在一个学院,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某位教师的教学资料存在问题也不好意思指出,更谈不上进行批评,甚至对其是否进行了整改也便跟进检查。这正是教学资料检查中发现的很多问题本该得到整改和杜绝,但却总是反复出现、长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难保统一性。即使学院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进行自查,但由于各学院对学校的要求和标准理解上的不同,或执行上的偏差,相关要求和标准也难以做到统一规范,会形成“落差”,即在落实上形成差异。结果是,不仅在学院内部自查的要求和标准难以统一,更会导致不同学院之间自查的要求和标准难以一致,致使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资料质量评估缺乏统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是难保专业性。学院的自查由教学经理、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学秘书及其组成的自查工作小组来进行。仅就教学资料检查来说,他们都不是专门的教学资料检查人员,难免经验不足,方法不熟,对相关要求和标准容易运用失当。因此,其权威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学校抽查和学院自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在教学资料检查过程中,学校抽查和学院自查各有优势和局限。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资料检查的效率和效果,推动教学资料管理的规范化,需要通过学校抽查和学院自查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学校抽查+学院自查”的教学资料检查机制和教学资料质量保障体系。
1.在思想观念上,集团和学院都要自觉认识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从而坚持二者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双向奔赴,同向同行,相辅相成。在教学资料检查中,虽然学校和学院两者在实施主体、检查视角、工作侧重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从本质和目标上说,二者是一致的,共同构成了“外部督导+内部自查”的立体化教学资料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完成着教学资料管理质量提升以及迎评促建的使命,这是二者同向同行的价值基础。
2.在工作机制上,集团与各学院之间应当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协作体制,形成双向反馈和资源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学院的自查是学校抽查的重要基础。在“学校抽查+学院自检”的协同机制中,学院是教学资料检查的直接责任主体。通过学院的自查,主动发现教学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学校抽查前进行整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校抽查时的疏漏,弥补学校抽查的不足;特别是可以为学校抽查提供重点问题及参考建议,帮助督导员快速了解学院的教学资料准备情况和问题所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并提高抽查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抽查也能给学院自查提供监督和指导。学校的抽查不仅是对学院自查的外部监督、复核、评估与验证,有助于提高自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为学院进一步的自查提供问题线索、指导建议,进行经验分享。并且,学校的抽查可以提升教学资料评估的话语权,提高问题的整改力度和速度,从而帮助学院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料的规范化水平和管理质量。总之,学院自查和学校抽查是教学资料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资料管理质量的双轮驱动机制。
3.在组织保障上,完善的“学校抽查+学院自查”教学资料检查机制及其良性运行,还需要有组织保障。这种组织保障的措施之一,就是有必要建立起二级督导体制。事实上,目前每次教学资料检查时学院也都成立包括教学经理、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在内的工作小组,其工作性质相当于二级督导组织。但这是个临时组织,建议将其规范化和常态化,并赋予其相应的义务和权力,给以政策激励,真正组建一支兼职的督导队伍,建立起二级督导体制。有了学院的兼职督导组织,可以整合校、院两级的力量,调动校、院两级的积极性,发挥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双重作用,从而充实学校督导队伍,凝聚全校督导力量,完善督导体系,密织督导网络,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及多元参与的全覆盖的教学资料质量监控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董事长、王海龙副董事长、孙光国副董事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