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2021级)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起源于公司1985年成立的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1998年调整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辽宁省较早建设的食品类专业之一,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入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并接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以员工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并进行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工程领域内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领域从事食品的生产、研发、流通及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营销、检验检疫、公司产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员工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对食品领域工程问题的社会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正确评价。
目标2:能够根据工作任务,熟练运用工程知识、专业技能分析食品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标3: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工具对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目标4:能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参与或指导食品领域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实施和决算。
目标5:能够在食品工程领域内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并与业界同行有效沟通交流,主动跟踪行业发展前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毕业五年后达到技术骨干或中层领导。
3.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及素养:
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复杂工程问题。
要求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食品工程问题的表述;
要求1.2 能针对食品工程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要求1.3 能够将食品专业基础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预测、分析专业工程问题;
要求1.4 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食品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食品工程设计、改进。
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要求2.1 能够应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食品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要求2.2 能够应用工程科学和数学模型方法,表达食品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关键环节;
要求2.3 能够基于科学基本原理,分析食品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多样性解决方案;
要求2.4 能够运用科学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掌握影响食品复杂工程的机制,获得有效结论。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要求3.1 掌握食品工程开发全部工序设计方法,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要求3.2 在满足特定需求的前提下,进行食品工程方案设计;
要求3.3 在确定可行解决方案的前提下,针对不同食品加工需求,结合前沿创新技术,设计工艺流程;
要求3.4 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要求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食品加工和安全品质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求4.2 能够针对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多重影响因素,设计合理可行的试验方案;
要求4.3 能够根据科学方法,开展试验,正确地采集试验数据;
要求4.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的实验分析方法,分析与解释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5.1 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食品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数据等相关信息;
要求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预测和模拟;
要求5.3 能够分析预测模型相关数据,研究食品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局限性。
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食品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6.1 具有食品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要求6.2 能够分析和评价食品领域工程实践的实际运行情况;
要求6.3 能够运用相关政策和法规,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等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要求7.1 能够正确理解食品工程实践涉及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要求7.2 能够对食品工程实践涉及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合理评价,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8.1 有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国家历史,了解中国国情、三全育人等素质教育内涵;
要求8.2 具有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要求8.3 能够在解决食品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时,理解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履行相应责任。
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食品、工程、生物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角色。
要求9.1 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能与团队成员协作开展工作;
要求9.2 作为团队负责人,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要求9.3 正确理解掌握食品领域相关多学科背景专业知识,具有与其他领域人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要求10:沟通:能够就食品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求10.1 具有运用专业术语撰写报告、设计文稿的书面能力,以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的口述能力,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
要求10.2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就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跨文化交流;
要求10.3 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就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沟通和合作。
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食品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要求11.1 掌握食品生产和企业运行的管理原理及经济决策方法;
要求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的项目中,进行项目管理和决策。
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要求12.1 了解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12.2 能够自主了解食品及相关领域的行业动态,具备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
4.主干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5.专业核心课程
食品工程原理(Ⅰ)、食品化学(双语)、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Ⅰ)、食品工厂设计(Ⅰ)、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6.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实习:金工实习、食品科学认识实习、食品科学教员工产实习、食品科学综合实习、食品科学科研实习、毕业实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组织员工到与本专业相关的食品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环节,接受生产实践锻炼。
毕业设计/论文(食品): 从第六学期开始,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课题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工作并开展工厂设计,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参加毕业答辩。
7.专业方向
食品生物工程、动物食品加工技术、果蔬食品加工技术、粮油食品加工技术
8.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年,可提前1年或延迟2年毕业。
9.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10.具体学分要求
教育环节 |
课程平台 |
各平台课程性质 |
必修课 |
选修课 |
限制性选修课 (限修课) |
非限制性选修课 |
通识+学科 教育 |
公共课 |
公共必修课 |
41 |
—— |
—— |
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合计可选择修读8学分 |
公共限修课 |
—— |
4 |
—— |
通识选修课 |
—— |
—— |
—— |
学科基础课 |
学科基础必修课 |
38 |
—— |
—— |
学科基础限修课 |
—— |
—— |
——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27.5 |
—— |
—— |
专业基础限修课 |
—— |
—— |
—— |
专业课 |
专业必修课 |
16.5 |
—— |
—— |
专业限修课 (专业方向课) |
—— |
8 |
—— |
专业选修课 |
—— |
—— |
专业选修课 |
理论环节小计 |
123 |
12 |
8 |
实践教学环节 |
32 |
—— |
—— |
总学分 |
175 |
11.各学期学分分配表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合计 |
必修课 |
20.8 |
31.3 |
27.2 |
25.7 |
17.5 |
11.5 |
5 |
16 |
155 |
专业方向限修课 |
|
|
|
|
4 |
4 |
|
|
8 |
合计 |
20.8 |
31.3 |
27.2 |
25.7 |
21.5 |
15.5 |
5 |
16 |
163 |
12.“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项目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